Featured image of post 《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

每个人的收藏夹里都躺着只小小的、蒙灰的梦想

初读

我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我和王老狗同行,我们谈着有关宇宙的问题。

在我初三那年,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

我至今记得,那是一个周五的黄昏。同学王老狗在放学路上向我讲述了我在过去十五年人生都闻所未闻的一种全新世界观——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只是某种高维智慧生物的小小“培养皿”。

“霍金太厉害了,”老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观测我们的那些家伙,担心霍金迟早有一天会证实宇宙培养皿的事实,所以设法让他死了。”

我当时的反应就和苏菲初听柏克莱时的反应一样:震惊,失语,沉思。

再读

初升高那会儿我读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最后保有印象的只有讲柏克莱的那一章。必须承认,“书中书”的叙事结构在当时对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甚至一度担心苏菲的世界就此灭亡,然后陌生的席德成为新的女主角。

今年清明节回老家,我看到了书架上蒙灰的《苏菲的世界》。我把它带回了学校。“苏菲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乔安同行,她们谈着有关机器人的问题。”熟悉的开头,还有苜蓿巷、少校的小屋、哲学通信、生日恶作剧……有那么一瞬,我感到我仿佛是回到了当年初读本书的时光。渐渐地,我发现我的主要关注点已经从故事情节转移到艾伯特的课程内容上去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不同的年龄阶段确乎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一部分当时感到艰涩难懂的讲解,如今看来却是略感浅显,甚至是信手拈来了。但这并不是说整本书对我而言过于简单,其实再读之后我才对书中介绍的一些哲学理念有了新的理解。

柏拉图的爱

以前的我对所谓“柏拉图式的恋爱”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纯粹的、精神层面的男女爱情”。现在想来,柏拉图本人想表达的意思不止如此。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在人的肉体成形之前便已存在于一个叫“理型的世界”中,那里面只有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抽象模式”(或说“精神模式”)。一类事物的抽象模式即这类事物的本源,是永恒不变的,是完美无瑕的。很可惜,当灵魂在肉体里醒来的时候,灵魂失忆了,忘记了曾经见过的那些完美的理型。不过,当人在现实世界中经验到各种各样的形式时(尤其是当领略到了美好的东西时),某些模糊的回忆开始触动灵魂,灵魂涌动起一股要回到曾经那个“理型的世界”的冲动!这种无法遏制的冲动和渴望,即是柏拉图口中的爱(eros)。“爱是人的灵魂生发出的渴望回归本源的欲望。”

所以,柏拉图的爱不局限于男女爱情,柏拉图的爱是一名哲学家对万事万物的爱。我并不觉得真的有什么“理型的世界”,就连“人具有灵魂”这一说法都得打一个巨大的问号。真正重要的,是柏拉图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不应局限在紧紧抓住眼前事物的外在的影子,我们要深入探索它的内核,它的精神,它的本源。

有一说一,“洞穴神话”听起来非常浪漫,而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坎坷经历让我联想到了谪仙人。

对超自然主义的批判

我以前也算了解过有关十二星座的东西,当时这些在学校里还是比较流行的。占星学认为,特定位置上的天体会对相应时间出生的人产生影响,尤其是他们的人格和命运。当时的我感觉测出来的不太符合实际,也就没在意过了,但周围也确有一些相信这套理论的人,大约是因为他们发现十分应验吧,这种东西是十分主观的。

超自然主义,包括“ESP或灵学超心理学、精神感应术、超感应能力、灵视、心理动力学、招魂术、占星术、幽浮学”。原书直言不讳地批判:混迹于真正的哲学中的超自然主义,是“真爱中的色情作品”;超自然主义不一定全都是错的,但它们几乎都要么是虚构想象出来的玩意儿,要么是唬人的把戏。

休谟对于思想观念有一套评价标准。

“如果我们手里有一本书……我们应该问:‘书里是否包含任何与数量和数目有关的抽象思考?’如果答案是‘没有’,那么我们应该再问:‘书里是否包含任何与事实和存在有关的经验性思考?’如果答案还是‘没有’,那么我们还是将它付之一炬吧,因为这样的书内纯粹是诡辩和幻象。”

从上面的标准来看,超自然主义无疑是罪大恶极了。不过当今中国社会,我觉得有害的不是超自然主义本身,毕竟大家都是九年义务教育过来人,还是能判断科学与迷信的,看个幸运日星座啥的也就图一乐,不必上纲上线。真正要注意的,是超自然主义存在的土壤——帮人们在凡世中找到种种可供猎奇的巧合。

本书一开篇就谈到了,一个哲学家最重要的特质是保持好奇心。“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或她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

哲学家很少猎奇,因为平日生活中已经有着太多奇怪的、令人费解的现象了,而这些现象又恰恰容易被大多数已经习惯这个世界的人所忽略。在传统语境下,不习惯这个世界的哲学家会被冠以“杞人忧天”“吃饱撑的”。哲学家不为旁人所理解,也就不为其所接纳了。但是,一个人可以选择空闲刷视频追热梗,也可以选择坐观白云,发会儿呆,看会儿书,想想“人生”“宇宙”“幸福”这些宏大的字眼。无所谓高下。

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个人还是选择能带来内心真正平静的那种吧。


乔斯坦·贾德. 苏菲的世界[M]. 萧宝森,译.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

Built with Hugo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